近期,南方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,強降雨往往伴隨大風,直接造成池塘水位急劇上升,溢塘風險加大,同時將帶來水溫下降、pH驟降、溶氧下降、鹽度下降、養殖動物產生應激反應等問題。如不及時處理,可能會造成池塘圍欄設施、池埂損壞甚至坍塌,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減緩相關影響。
一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
⑴池塘和水庫養殖:要注意天氣和水位變化,必要時采取加高堤壩等措施,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損失或池外水的流入。
⑵網箱養殖:要注意預防洪水沖擊造成網箱被沖走、沖垮,可采取加固固定繩索和網箱框架等措施,及時清理浮游生物。漲水時要及時將網箱拉到水質好、避風浪、遠離泄洪道的地方;退水時要及時將網箱移離岸邊,防止擱淺;盡可能在泄洪道采取防護措施,如設置攔網等。
二、海水養殖池塘及時排淡
⑴降雨前先將原池水排掉約1/3后立即加到最高水位;⑵檢查池塘周圍是否有陸地雨水進入池塘的通道,防止大量雨水進入池塘;⑶強降雨時及時打開上層排淡閘板和排淡管道,將表層低鹽度水從上部溢出,保證池水上下層鹽度基本一致,防止因上下層水比重不同造成的池水分層,使上層富氧水不能通過垂直對流傳到底層,導致池底缺氧及氨氮、硫化氫、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含量增加。優久建議使用優激靈絡合水體中的毒素,抑制有害物質的生成,穩定藻相。
三、及時增氧
汛期建議采取以下增氧措施:
⑴機械增氧:有增氧機和微孔增氧設備要及時開機增氧,開機時間一般選在夜間或凌晨。另外,可加大池水上下層交換力度,防止池水分層。
⑵化學增氧:嚴重缺氧時還可投化學增氧劑救急。
⑶人工增氧:無機械增氧設備的也可人工搖小舢板船攪動池水,盡量使池水充分活動起來。
四、及時修復養殖設施
⑴損失輕微的水產養殖區:對養殖設施、池塘堤壩、稻田養殖田埂等進行全面加固修復;對被淹沒的池塘及稻田養殖區,水位一旦回落,要抓緊搶修養殖設施,為補放苗種做準備。
⑵生產設施毀壞嚴重的養殖水體:首先判斷養殖水體剩余水產品的數量,然后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剩余養殖水產品的逃逸,洪水徹底退去后再進一步修復。對無法修復的要進行捕撈,達到上市規格的水產品及時上市銷售,不夠上市規格的轉移到安全池塘或網箱中暫養,等水位回落后放養,減少受災損失。
⑶池塘精養區:及時整修進排水系統。與外河水位差較高的池塘,應回水減少水位差,防止逃魚;其次要及時檢查修補進排水口,防止滲漏,以防養殖品種再次逃逸。
五、適時補放水產苗種
認真做好受災漁業水域剩余養殖品種調查,科學評估災后養殖水域內現存養殖品種的數量。一般可采用拉網檢查,或根據養殖品種對草料、飼料攝食量,估算養殖水域剩余水產品數量。苗種補放根據當地養殖習慣及苗種存量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品種,可以通過回捕、調劑、秋季繁殖等方式解決苗種問題。
六、防止疫病發生
及時打撈死魚,迅速進行無害化處理,切忌將死魚隨便亂扔。強化漁業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的意識,堅持對打撈死魚的工具、器皿、人員進行消毒處理,防止疫病發生。堅持早晚巡塘,觀察水質變化及養殖對象有無浮頭、發病等現象,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。同時,因強降雨后的養殖環境突變,易造成養殖對象產生應激反應,抗病能力降低,要做好科學投飼,提高魚體免疫力。優久建議使用優康靈和優復靈,“康復”組合有助于消毒殺菌、緩解應激和增強免疫。
汛期水產養殖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從水質管理、設施維護、生物管理、應急管理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。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,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,保障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!
*本文采編自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
滬ICP備13039048號-1 2013-2015 上海優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網站地圖 |合作網站: 寧夏電視新聞網